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相关查询 |
|
『戟』
拼音:jǐ 注音:ㄐㄧˇ
部首:戈 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 康熙字典笔画( 戟:12; )
|
五笔86:FJAT 五笔98:FJAY 仓颉:JJI
四角号码:43450 UniCode:U+621F 规范汉字编号:5092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戈(hange)
[ 汉字部件构造 ]:十日十戈
[ 笔顺编号 ]:122511121534
[ 笔顺读写 ]:横竖竖折横横横竖横折撇捺
◎ 基本解释
戟
jǐ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笔画数:12;
部首:戈;
笔顺编号:122511121534
◎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铎部見母,kyak
[ 广 韵 ]:几劇切,入20陌,ji,梗開三入庚見
[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
[ 唐 音 ]:giæk
[ 国 语 ]:jǐ
[ 粤 语 ]:gik1
[ 闽南语 ]:kek8
◎ 索引参考[
故训彙纂 ]:847|0925.1
[
康熙字典 ]:
页413第09(点击查看原图)[
汉语字典 ]:卷2页1407第07
[
辞 海 ]:卷5页5320第1
◎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
戟
戟
jǐ
【名】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halberd〗。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如: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横出的刃);戟吏(仪仗中持戟的人)
仪仗名〖guardofhonour'sname〗。如:戟节(戟级。戟仗和符节);戟槊(门戟和长矛);戟幢(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
戟
jǐ
【动】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pointatanotherandscoldhim〗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苏轼《后怪石供》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刺激〖stimulate〗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戟指
jǐzhǐ
〖fulminate〗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形像戟一样。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戟指怒目
jǐzhǐ-nùmù
〖pointatandstareangrilyat;pointonesfingersatsb.andstareathimwithangryeyes〗用食指和中指向对方指着,以愤怒的目光朝对方看着,形容痛斥别人的样子
戟指怒目,义正辞严,出了胸中恶气
◎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jǐ]
[《廣韻》几劇切,入陌,見。]
亦作“屰3”。亦作“1”。
(1)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略似戈,兼有戈之横击、矛之直刺两种作用,杀伤力比戈、矛为强。
(2)仪仗名。
(3)伸出;张开。
(4)刺激。
(5)敲击。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戈字部】 戟;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13第09(点击查看原图)〔古文〕屰【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又地名。【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 又與棘通。【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 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說文】作𢧢。
考證:〔比禮爲甲。〕 謹照揚子原文比禮改比札。
◎ 说文解字详解
【说文解字】中没有查到汉字(戟)◎ 字源演变
◎ 相关查询
写法读音
暂无相关写法和读音
相关书法
相关词语
相关成语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