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相关查询 |
|
『狐』
拼音:hú 注音:ㄏㄨˊ
简体部首:犭 部首笔画:3 总笔画:8 繁体部首:犬 部首笔画:4 总笔画:9 康熙字典笔画( 狐:9; )
|
五笔86:QTRY 五笔98:QTRY 仓颉:KHHVO
四角号码:42230 UniCode:U+72D0 规范汉字编号:1196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水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姓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犭瓜(quangua)
[ 汉字部件构造 ]:犭瓜
[ 笔顺编号 ]:35333544
[ 笔顺读写 ]:撇折撇撇撇折捺捺
◎ 基本解释
狐
hú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姓。
笔画数:8;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33544
◎ 音韵参考
[ 上古音 ]:鱼部喻三母,hua
[ 广 韵 ]:戸吳切,上平11模,hú,遇開一平模匣
[ 平水韵 ]:上平七虞
[ 粤 语 ]:wu4
[ 闽南语 ]:hoD5
◎ 索引参考[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54部,犬部,80
[
故训彙纂 ]:1416|1494.3
[
说文解字 ]:编号6346,第10卷上,犬部第80字
[
康熙字典 ]:
页708第29(点击查看原图)
◎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
狐
hú
【名】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fox〗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喻坏人,小人〖badperson〗。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狐臭
húchòu
〖bromhidrosis;hircus〗病名。又名狐臊、胡臭、体气、腋气。为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腋下汗液有特殊臭味,其他如乳晕、脐部、外阴、肛周亦可发生。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油耳朵症状
狐假虎威
hújiǎhǔwēi
〖theassinthelion’sskin;(fig)bullypeoplebyflauntingone'spowerfulconnections〗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狐狸
húli
〖fox〗
属于犬科的若干种机警的食肉类哺乳动物,与狼有亲缘关系,但体型较小,四肢较短,吻部较尖,有大而直竖的耳和蓬松的长尾,现被置于狐属及世界大多数地区都有一种或更多种代表的几个其他属
比喻奸诈狡猾的人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后汉书》
狐狸精
húlijīng
〖foxspiritsymbolizingaseductivewoman〗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
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红楼梦》
狐狸尾巴
húliwěiba
〖fox'stail-clovenhoof;sth.thatgivesawaytheevilintentionofsb.likeafoxtail〗比喻居心不良的言行举止
害人之心不可有,狐狸尾巴终究是藏不住的
狐媚
húmèi
〖bewitchbycajolery;enticebyflattery〗俗传狐善魅人,固称以媚态惑人为狐媚
狐朋狗友
húpéng-gǒuyǒu
〖apackofrogues;agangofscoundrels〗比喻不正派的朋友
你也别过于相信你那狐朋狗友。——向春《煤城激浪》
狐裘羔袖
húqiú-gāoxiù
〖goodonthewholebutnotperfect〗狐皮贵而羊羔皮贱。以狐皮衣配以羊皮袖,比喻整体很好,只是略有不足
余狐裘而羔袖。——《左传·襄公十四年》
狐犬
húquǎn
〖faxdog〗河犬(Azara’sdog)或其它各种近缘的南美野犬
狐群狗党
húqún-gǒudǎng
〖apackofrogues;agangofscoundrels〗骂人的话。指朋比为恶的一伙坏人
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都是些狐群狗党!——《红楼梦》
也说“狐朋狗友”
狐臊
húsāo
〖bromhidrosis〗见“狐臭”
狐死首丘
húsǐ-shǒuqiū
〖nostalgic〗相传狐狸临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鸟飞返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淮南子·说林训》
狐仙
húxiān
〖afairyfox;afoxspirit〗迷信者认为狐狸修炼而成的仙,人形,与人来往
狐疑
húyí
〖doubt;suspicion〗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尚怀狐疑。——《资治通鉴》
又
狐疑之众。
满腹狐疑
狐疑不决
húyí-bùjué
〖undecided;beindecisiveinone'smind〗狐性多疑,没个决断。谓遇事犹豫不决
县官听说,也自狐疑不决。——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hú]
[《廣韻》户吴切,平模,匣。]
(1)兽名。形似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色一般呈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杂食虫类、小型鸟兽、野果等。毛皮极为珍贵。通称狐狸。
(2)喻坏人、小人。参见“狐羣狗黨”。
(3)旧时戏曲行当名。杂剧九种角色之一。
(4)谓行动肆无忌惮。
(5)见“狐祥”。
(6)姓。见《通志·氏族略四》。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下】【犬字部】 狐; 康熙笔画:9; 页码:页708第29(点击查看原图)【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易·解卦】田獲三狐。又【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詩·邶風】狐裘蒙戎。又【北風】莫赤匪狐。【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又【爾雅·釋獸】貔,白狐。【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註】令狐,邑名。又【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又【孝文帝紀】軍飛狐。【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又姓。【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晉語】狐氏出自唐叔。又令狐,複姓。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犬部】 编号:6346
狐,[戶吳切 ],䄏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从犬瓜聲。
◎ 字源演变
◎ 相关查询
写法读音
相关书法
相关词语
相关成语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