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相关查询 |
|
『鼻』
拼音:bí 注音:ㄅㄧˊ
部首:鼻 部首笔画:14 总笔画:14 康熙字典笔画( 鼻:14; )
|
五笔86:THLJ 五笔98:THLJ 仓颉:HUWML
四角号码:26221 UniCode:U+9F3B 规范汉字编号:3128
◎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水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姓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自畀(zibi)
[ 汉字部件构造 ]:鼻
[ 笔顺编号 ]:32511125121132
[ 笔顺读写 ]:撇竖折横横横竖折横竖横横撇竖
◎ 基本解释
鼻
bí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笔画数:14;
部首:鼻;
笔顺编号:32511125121132
◎ 音韵参考
[ 广 韵 ]:毗至切,去6至,bì,止開三去脂A並
[ 平水韵 ]:去声四寘
[ 粤 语 ]:bei6
[ 闽南语 ]:phiN7,pit8
◎ 索引参考[
古文字诂林 ]:04册,第6部,鼻部,1
[
故训彙纂 ]:2641|2719.2
[
说文解字 ]:编号2222,第04卷上,鼻部第1字
[
康熙字典 ]:
页1530第01(点击查看原图)
◎ 新华字典详细解释
鼻
bí
【名】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nose〗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初始,发端〖originate;earliest〗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汉书·扬雄传》
鼻翅儿
bíchìr
〖wingofanose〗鼻翼
鼻疮
bíchuāng
〖pyogenicinfectionofnose〗鼻部的一种病。发病时鼻翼红肿,鼻孔内疼痛
鼻笛
bídí
〖noseflute〗高山族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制成,由鼻子吹奏
鼻窦
bídòu
〖paranasalsinus〗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
鼻窦炎
bídòuyán
〖nasosinusitis,nasosinuitis〗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儿
bír
〖hole〗∶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
门鼻儿
针鼻儿
〖whistle〗[方言]∶像哨子的东西
用苇子做了一个鼻儿
鼻高
bígāo
〖nasalheight;noseheight〗自鼻根到前鼻孔下缘中点的高度
鼻观
bíguān
〖naris;nostril〗鼻孔,也指嗅觉
鼻环
bíhuán
〖nosering〗戴在鼻部的圆环状装饰物
鼻尖
bíjiān
〖nosetip〗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鼻镜
bíjìng
〖nasoscope;rhinoscope〗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鼻疽
bíjū
〖glanders〗马、驴、骡等牲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
鼻孔
bíkǒng
〖naris;nostril〗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鼻梁
bíliáng
〖bridgeofthenose〗鼻子的嵴
鼻腔
bíqiāng
〖nasalcavity〗在高等脊椎动物为拱状的腔,位于颅底与口腔顶之间
鼻青脸肿
bíqīng-liǎnzhǒng
〖bebeatenblackandblue;getabloodynoseandaswollenface〗形容脸部受重伤的样子,比喻受到重大挫折
鼻塞
bísāi
〖haveone'snosestoppedup〗鼻子不通气
鼻饲
bísì
〖nasalfeed〗用特制的胃管经鼻腔插至胃并灌入流食,用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
鼻蹋嘴歪
bítā-zuǐwāi
〖withasnubnoseandawrymouth—averyuglyface〗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这几天我忙得鼻蹋嘴歪!
鼻涕
bítì
〖nasalmucus;snivel〗鼻腔粘膜所分泌的液体
鼻息
bíxī
〖breath〗鼻腔呼吸时的气息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
鼻息肉
bíxīròu
〖nasalpolyp〗鼻腔内的赘生的良性组织,严重时可堵塞鼻腔。又称鼻痔
鼻烟
bíyān
〖snuff〗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草制品
鼻咽癌
bíyān'ái
〖nasopharyngealcancer(carcinoma)〗一种长于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
鼻烟壶
bíyānhú
〖snuffbottle〗一种盛鼻烟的小壶或小瓶
鼻炎
bíyán
〖rhinitis〗由于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粘膜炎症
鼻翼
bíyì
〖wingofanose〗鼻尖两侧的部分
鼻音
bíyīn
〖nasalsound〗∶发音时软腭下垂,使气流从鼻腔逸出而产生的一种语音
〖rhinolalia〗∶说话时后鼻孔过分地闭合或张开时所产生的音
闭合性鼻音
开放性鼻音
鼻元音
bíyuányīn
〖nasalvowel〗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和口腔通过的元音(如法语中的o)
鼻韵母
bíyùnmǔ
〖(ofChinesepronunciation)avowelfollowedbyanasalconsonant〗音尾是鼻音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n、en、ang、eng、ong、ian、in、iang、ing、iong、uan、uen、uang、ueng、üan、ün
鼻中隔
bízhōnggé
〖nasalseptum〗鼻道之间的骨性和软骨性间隔
鼻子
bízi
〖nose〗人或其它哺乳动物脸上覆盖着鼻腔前部的突出部分;泛指包括鼻腔在内的鼻子
鼻子眼儿
bíziyǎnr
〖nostril〗〖口〗∶鼻孔
鼻祖
bízǔ
〖father;founder;theearliestancestor;originator〗始祖,比喻创始人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汉书·扬雄传》
◎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bí]
[《廣韻》毗至切,去寘,並。]
(1)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2)用鼻子闻。
(3)器物的隆起或突出部分。(1)印纽。《周礼·考工记·玉人》:“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孙诒让正义:“鼻謂紐也,所以穿組而縣之。”《隋书·礼仪志六》:“三命以上,銅印銅鼻。”(2)鞋面前端向上弓起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壺耳不能理音,屩鼻不能識氣。”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後》:“《北夢瑣言》云:'王迪車轍輾靴鼻逾寸而不傷腳指。'……是男武靴亦弓而鋭也。其弓向上者謂之鼻,漢《釋名》謂之卬角。”(3)古铜镜背面的把手。唐王度《古镜记》:“鏡横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近見一鏡如鍾樣,鼻有大環。”(4)花或瓜果的柄或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龍魚河圖》曰:瓜有兩鼻者殺人。”缪启愉校释:“鼻,指瓜蒂。李善注《文選·张衡〈西京賦〉》:'《聲類》曰:蔕,果鼻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瓜兩鼻兩蒂,食之殺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莲藕》:“貼水者藕荷,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4)壶嘴;勺的口部。
(5)器物上带孔的部分。
(6)穿兽鼻。
(7)创始;开端。
(8)方言。称奴隶。
(9)古邑名。即有庳。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530第01(点击查看原图)〔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考證:〔【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陽。〕 謹照原文汾陽改汾隅。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四】【鼻部】 编号:2222
鼻,[父二切 ],引气自𢌿也。从自、𢌿。凡鼻之屬皆从鼻。
◎ 字源演变
◎ 相关查询
写法读音
相关书法
相关词语
相关成语
相关诗词